綠化景觀特點
高架橋作為一種獨特的道路交通體系,其綠化景觀設計條件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:大部分是主要城市道路或進入市區的必經之路,景觀地理位置重要;橋上綠化空間狹小,以種植盆、種植槽的形式種植植物,種植土壤深度淺,無蔭蔽,風力大,夏天日曬強烈,植物易干旱失水,北方地區高架橋冬季植物易凍傷;橋蔭綠化立地條件差,土壤板結,澆水困難,汽車廢氣和粉塵污染嚴重,光線嚴重不足;橋上橋下車流速度不同,車流視點不同。
因上述環境特點,高架橋綠化景觀設計在塑造城市景觀、減輕視覺疲勞、形成道路綠化防護體系時,需著重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:
植物選擇:高架橋橋上、橋蔭綠化對植物的要求高,需要選擇抗力性好、生命力強、耐干旱的植物。
種植土要求:在橋上或者橋蔭的綠地,生長條件惡劣,種植土要有足夠的養分,以滿足植物的生長。水分要求:橋蔭綠化缺乏自然雨露滋養,橋上懸掛綠化無蔭敝,日照強烈,因此對水的澆灌等方面要求較高。
橋上懸掛綠化
橋上懸掛綠化泛指設置與城市高架橋、立交橋上的帶狀綠化帶,多以懸掛的方式固定在立交橋兩側。具有綠化空間小、植物生長環境惡劣,但對兩側用地緊張的橋梁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景觀、生態意義。
橋上懸掛綠化技術措施 橋上懸掛綠化多為橋體建成后再附加綠化,也有在橋上預留種植槽的方式,但較少見。根據種植槽和防撞體的關系,橋上綠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方法:
⑴將種植槽置于防撞體外側。將種植槽懸掛于防撞體護欄或與防撞體護欄平行的承重鋼管上,使花盆懸掛于防撞體外側,這樣種植垂吊植物時,高架橋內、外都能有比較好的景觀效果。
⑵將種植槽置于防撞體上,種植槽與防撞體護欄相結合。在橋梁設計時,防撞體護欄與種植槽一同考慮,在防撞體上間隔(或連續)設置綠化種植槽。此種形式較為穩定。
⑶在橋梁設計時預留種植槽。在橋梁設計時,已充分考慮到橋梁綠化景觀的必要性,在橋梁兩側預留種植槽(種植帶),為后期綠化創造條件。
橋上懸掛綠化的植物選擇橋上綠化種植面積小,種植形式與品種不能過于豐富因此最好采用四季常綠或綠期、花期長、具有一定垂吊性可遮掩種植槽的景觀性植物;同時高架橋上綠化種植土薄、氣候條件惡劣,對植物的耐抗性要求嚴格。